位置提示:健康>>养生保健>>心理健康

郭敬明微博爆料惊天八卦 看背后的心理现象

http://www.hebnews.cn 2010-11-05 09:00 39健康
订阅河北手机报,新闻天气早知道!详情 http://mobile.hebnews.cn

 

    解析网民的九大心理特性

    郭敬明微博事件中的”某个传言“,其实最初,只有少数几个人发消息,然后才蔓延开,竟发展到如火如荼的讨论、猜测,各种猜测也是千奇百怪。实际上,人们根本不确定这个传言到底是什么,不得不让人佩服网民传播力量的强大和恐怖。到底网民存在着那些心理特征呢?

    网民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网民的需求除与他的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等)有关,还和心理因素有关。网民的心理特征,大致分为一下九种心理。

    网民心理特征之一:无聊

    年轻人精力旺盛,有时候无事可作,觉得无聊也很正常;既然人觉得无聊,自然要找点事做,找些话说;但是没事找事,没话找话,习惯了,竟然成了一种个性,成了一种潮流,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个很怪异的结果。

    代之而起的是,网民面对面表达真实情感惜语如金,一旦到了网上,在键盘前,打开无聊的话匣却是滔滔不绝。现实生活的残酷,让人过早得学会理智、放弃和自我保护,网络的兴起,以高科技的方式引导人们换一种方式生存,换一种虚幻的方式表达情感。

    管他实话废话,管他有聊无聊。错字别字不妨碍我们相互沟通,即使是废话,我也要烦人烦出个个性,这就是真真切切的我。

    网民心理特征之二:夸张

    不知从何时起,东方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日益西化,越来越直接,丝毫不掩饰。最早的时候的”携子之手,与子偕老“,到了大红大紫的《还珠格格》,”山无棱,地无角,天地合,誓乃与君绝。“的诗句虽说用来描述两对年轻人的真诚爱情,总是多多少少还有些复古的情怀。”夸张“的言语和场景,180度大转弯,男女主角言归于好。闪电式的相恋,闪电式的相恶,闪电式的再次相爱。现代的青年连浪漫而悠长的恋爱过程都不太耐烦,按下”停止“键,再按”快进“键,最后是”播放“键,爱情如蛙跳般戏剧性的进行。不论爱情还是其他什么都可以在通过网络进行无限的扩大,这样的效果正是广大网民们希望得到的。

    网民心理特征之三:“先入为主”的心理

    受众注意的“激活”和“警觉”主要表现为对“第一次”出现的报道的浓厚兴趣,即人们更愿意接受第一时间得到的信息。这就要求在网络高速更新的信息流中,信息发布部门要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如果事件发生后,信息发布者失语或信息延迟,就很容易为各种负面的、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创造条件,为以后扭转网络舆论方向增加困难。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四:把网络作为显示“本我”的窗口

    网络舆论的主体是公众,是普通的社会成员。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可能会遭遇各种挫折,对现实环境状况心存愤恨不满,或由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而对社会问题缺乏科学判断。BBS、ICQ、EMAIL、BLOG等网络舆论阵地恰巧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空间。在网络上把“东西”称为“东东”的“童语现象”很是普遍,很难想象这在网络以外的任何交流环境中会出现。它折射出在当前这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这样的情绪无异于向竞争对手、向社会示弱。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没有人知道你的性别和年龄,没有人与你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网络便成了宣泄感情、显示“本我”的最佳地点。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五:“意见领袖”欲增强

    网络给网民提供了陈述观点、发表评论的平台。网民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充当传者的角色。部分网民希望成为主导社会话语权力的主体,渴望被社会注意、理解和认同。为了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他们直接表达对社会和生活的理解,着意与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殓与谦逊相疏离,且乐此不疲甚至标新立异,以此希望成为享有声望的“意见领袖”。标新立异的另一方面往往是视传统和权威于不顾,表现出完全的随心所欲来。“因此,他们常以出格的表达来达到一种放松,并企望以此体验一种快意。言辞的出轨、观念的冒险,是青年人经常采用的一种炫耀性的社会互动行为。”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六:传播“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

    网民的需求有高尚的,也有低俗的。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其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包括以性冲动和侵犯冲动为主的本能冲动。本我由“求乐原则”支配,追求享受。正是本我的“求乐原则”因素导致受者心理有着接受与传播媚俗化信息的欲望。由此我们发现,受众天生有一种接受“轶闻趣事”的心理趋向。一些轶闻趣事之所以能吸引众多网民的参与和注意,首先是因为网络信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抓住了人们寻求快乐、自我表现的本能,并且根据这种本能的需要,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人们尽情表现自己的舞台,满足了参与者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引人注目欲望,甚至于不少网民群体式娱乐,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生存方式寻求逞口舌之快。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七:网上性心理

    网上的匿名性使人们敢于更真实的表达自己,而不会担心社会评价。所以在网上性心理的调查比传统形式的调查更可靠。

    网站的访问率表达出,和性直接和间接有关的网站访问率较高。所以,有些网站会用一个引诱性的名字和介绍吸引人,但是其内容却并不色情。

    从网上的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性心理态度的差异。如18-25岁的男女在留言中对性的态度都很开放,而30岁以上的人的留言则明显更多反映了情感的需要。当然,对这个结论还有可以推敲的地方,首先留言者登记的年龄是否真实?留言的开放和行为的开放是否是正比关系等。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八:网上的娱乐心理

    参加网上游戏、网上聊天、听网上音乐、读娱乐性网上文章是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前两种是较多使用的方式。虽然在媒体宣传中所描述的网上聊天十分有趣,但好像大多数人在chat中仅是谈一些非常无聊的话题,所以网上聊天对心理的影响还要进一步的研究。

    网民共同的心理特征之九:黑客心理

    一般认为黑客(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破坏和侵入行为的人)大多是青少年,心理状态是好胜心强,责任感弱,但是由于这些都是猜测,没有人直接接触黑客,所以也不能作为定论。在今年日本右翼召开了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集会后,黑客攻击了日本的网站,并写了抗议的文字,这个黑客显然是出于正义感。

责任编辑: 张苒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