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10个坑爹的美白误区否则白不了

    想要一夜变白就尝试了不同的产品,却搞的皮肤每况愈下不但没有白反而更加敏感?痴迷她们的亚洲MM相信只有美白产品,才能够帮助天生黄皮肤?其实,对于美白有多少误区是你不了解的呢?

    美白误区一:我要白长猛用柠檬敷脸

    柠檬虽然具有很强的VC,但是刺激性也是相当的强,如果直接将切好的片帖于面部很容易造成皮肤因为果酸过强而捉伤皮肤造成美白不成而严重过敏现象。

    美白误区二:喝杯胡萝卜汁晒太阳去

    即便皮肤做了再好的美白防护,可是摄取了一些感光的食物都会让皮肤比以往吸收光的几率成长好几倍。甚至当你食用感光食物后在屋内的日光灯和电脑前都会让肌肤内的黑色素因为这些感光源增多,导致诱发色斑的几率上升。例如:“柑橘类水果、芹菜、香菜、黑木耳、土豆、红萝卜、香菜都是感光食材,进食后避免在阳光下爆晒。

    美白误区三:晒后立马使用美白产品试图白回来

    晒后自由基的侵害所造成肌肤内在炎症性色素沉着,肤色不均匀,通过芦荟给予肌肤镇静后再帮助肌肤恢复白皙。或利用洋甘菊的舒缓功效来做敷面帮助肌肤舒缓日晒所带来的不良自由基破坏。

    由于是炎症导致肌肤敏感而造成的色素沉着那么选择美白产品时候一定要避免香料,化学添加剂苯二酚,过氧化氢和果酸等成分的产品,可以选择天然的美白产品例如:桑葚、桑白皮、甘草、薰衣草等天然成分帮助肌肤击腿炎症的同时又能够美白不削弱角质层厚度从而不会伤及皮肤。

    美白误区四:美白前去角质

    为了让美白的成分更好的吸收所以就想清除皮肤角质?这样非但起不到好的效果相反皮肤会受到刺激,美白产品本身就富有剥离角质的功效如果这个时候你在去角质只会让新生细胞遭受再次剥离产生肌肤抵抗力下降造成皮脂膜的损伤。

    美白误区五:内服珍珠粉从内到外亮白

    珍珠粉的作用只是能够在面部使用增加皮肤表面的光滑度。而对于内服的美白作用并不明显,相反如果一些野生的珍珠海域受到污染而导致变质,导致珍珠表面残留重金属成分,食用只会造成对身体的伤害。

    美白误区六:浓缩精华一定是好的

    很着急想要快速美白我想要说STOP!因为浓缩的往往成分都会比较的粘稠和刺激,所以当你的皮肤已经开始敏感则要选择任何产品都要加倍小心尤其是美白产品。另外,即便你用了美白精华了也是需要皮肤的代谢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和使用低刺激的植物产品一样。所谓精华也只是加强肌肤夜晚的修护和加速代谢而已,对于健康的肌肤OK但是对于处于病态的肌肤来说慢慢调养会更好,中医理论“虚,不受补”就是这个道理。

    美白误区七:一年四季只在夏季美白

    错,春天就应该开始使用美白产品因为夏天气温过高。而“热”同样是肌肤暗哑的重要原因!高温度能够让其肌肤的抗氧化酶活动减弱,老费物质积存生成面部黄气以及弹性纤维和胶原蛋白加速的流失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导致皮肤“潮红”发炎,为了保护细胞,肌肤就会分泌大量的黑色。所以肌肤最佳美白温度为30-31C这样才能够帮助美白成分发挥更好的效果。

    美白误区八:美白产品能祛除痘印

    “痘印”是产生于肌肤表面随着不断的发炎而越发的扎根于皮肤内,普通的美白产品根本没有办法去除,而处于红印时期的痘印还处于炎症期这个时候使用美白产品无疑是雪上加霜刺激痘印再次发炎。而对于美白产品用于痘印也只是归公于里面含有的剥离角质的功效,其里面的美白成分丝毫不会淡化痘印反而会增加负担。

    美白误区九:过分追求美白不顾防晒

    紫外线的照射能够使皮肤黑色素增加来保卫皮肤,这样会使面部积聚过多的色素而变黑。如不养成搽防晒的习惯,就算涂几多美白产品都无补于事,如果你一味追求美白而忽略防晒保湿等。让雀斑色斑等有机可乘,那你的肌肤一定不会完美。

    美白误区十:美白面膜不能连续敷?

    实际上对于受损的皮肤或者因为外界引发敏感,或者肌肤本身脆弱的人来说,肌肤更加需要周期护理。例如你已经不会对这个面膜产生排斥过敏(美白)那么,你可以在你重要的时候比如说结婚前、面试前或者是朋友聚会前都可以连续敷上7天做巩固加强美白效果。此后在每周使用一次作为巩固。

【责任编辑:张苒】

相关新闻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3434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