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健康快讯

医者医病更医心 —记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凤朝

2017-05-17 15:03:04 来源:河北新闻网

QQ截图20170517103505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夏延民、殷建民)32年妙手仁心,他与肝病患者并肩作战。

张凤朝,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他潜心钻研医术,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医学著作2部,主持沧州市科研立项3项,分别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北京科技成果二等奖,沧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他术业有专攻,凭借精湛的医术,在沧州肝病界享有盛誉;他更是一位耐心的倾听者,是广大病友心目中的“知音”。

研制新药对抗“纤维化”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肝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通常情况,纤维化的出现是肝病恶化的一个较为危险的信号,很可能导致肝硬化。

1998年,张凤朝到北京地坛医院进修学习,结识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肝病专家。张凤朝向专家介绍了沧州肝病的现状和治疗情况,希望引进对方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不久,在张凤朝的接洽下,北京友谊医院的肝病专家组来到沧州实地考察,并将沧州市传染病医院作为北京友谊医院的科研基地,共同合作“复方861抗纤维化”研究项目,张凤朝为这个项目的沧州主研人。

这个项目持续了3年。筛选病例、观察病情、进行肝穿刺活检、数据分析统计……每天的工作让张凤朝忙得焦头烂额。尤其是分析统计工作,对于他这个门外汉来说,一切要从零学起。那段时间,他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周还要去北京友谊医院一次,将统计的详细情况总结汇报。

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由黄芪、丹参、鸡血藤等10味药物组成的“复方861合剂”在治疗慢性肝炎伴肝纤维化的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张凤朝带领的沧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科在系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将“复方861合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服用合剂半年前后两次肝组织活检病理学变化进行对比,发现治疗的患者肝纤维化的逆转率达70%以上。此项目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北京科技成果二等奖。

医者医病更医心

一名医者,医病更要医心。

“对于肝病的治疗,以往关注重点是疾病本身,而很多患者在确诊的同时,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往往会间接甚至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张凤朝说。

由于肝病有病程长、易迁延复发、传染性强等特点,给患者带来较大心理负担。张凤朝在与病患接触中,发现很多患者伴随心理疾病。他们除了要忍受疾病的压力,还要忍受来自外界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交流,不厌其烦地开解,张凤朝从没有拒绝过任何一名患者。

49岁的吴真是盐山人,半年前患上乙型肝炎。村里人怕传染,看到她时,都躲得远远的,甚至连亲友也不敢靠近。时间久了,她感觉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怪物”。来到传染病医院就诊时,她见到张凤朝就哭了起来。

“首先要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张凤朝说。他边耐心倾听,边循循善诱地开解。告诉对方只要肝炎控制得好,肝功能就能恢复正常。听到这话,吴真立刻停止了哭泣。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治疗,吴真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生活也好了起来。家里遇到难事,她总是找张凤朝倾诉。用吴真的话说:“多大的事,到张大夫这儿都能解决!”

中捷小伙儿刘刚也是张凤朝的一名患者。他曾患药物性肝炎,多方治疗后没见好转。病痛的折磨,致使刘刚一度想过轻生。来到沧州市传染病医院时,他已经出现肝衰竭症状。经过半个月治疗,黄疸开始下降,一个月后,身体恢复正常出院。现在,刘刚经常来医院看望张凤朝。“是张主任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真正为患者着想,让他们信任医生,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出发点。”张凤朝说。多年来,他很少有休息日,不是忙碌在患者的病床前,就是组织医疗团队下乡义诊,普及肝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怀有一颗仁心,行走在肝病治疗的路上,张凤朝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名医生的责任。

责任编辑:韩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