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健康产业>>

拓展工匠“视觉” 烧制邢窑非遗文化品牌

2018-08-27 17:04:10 来源: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目前,我国进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达10万项。其中国家级有1372项,39项非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邢窑是隋唐时期名窑之一,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在唐代享有“南青北白”之美誉。2014年,“邢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志忠,今年55岁,是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从1980年至今,他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已成功烧制出以葫芦瓶、盘口瓶、长颈瓶、双鱼瓶、翰林瓶等为代表的主打产品。张志忠以工匠的“势”巧妙融入自己作品中,将产品一百多个层次细节做到极致的执着和专注,追求至善至美之境。一件艺术珍品如同欣赏中国画时,常常可以看到画面的气势,赞誉画充满情景交融的“势觉”,用“气势磅礡”“气势纵横”来形容概括。

所谓“气势”,也就是艺术上总体形象的感情倾向与生动变化的表现手法。那么,“气”往往指物象的空间吞吐、隐现、萦回、流动等表现形式;“势”是物象的形态外状、曲直、斜上、俯仰等表现过程。清代学者王船山在《姜斋诗话》中有一句名言:“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一‘势’字宜着眼,若不论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从而说明了作为艺术图画,它不能像地图一般仅仅画出地理的距离、方位、罗列景象之能事,而要通过突出艺术形象去创造,去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启发想象能力。

当问到他最钟爱于那件作品时,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件葫芦瓶,接着便打开了话匣子: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是中华民族文化基因重要组成部分。依稀记得季羡林在对刘尧汉所著《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中医常以“悬壶”来代指医生行医,这里的“壶”即“壶卢”,《诗经·七月》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说的就是现代的葫芦。葫芦为连绵词,是单纯性的双音词,它“义存乎声”,因声求义,义“圆”是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既符合“尚和合”又贴近“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年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所以,葫芦蕴含多层次的吉祥文化,代表着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葫芦与祖国传统医学结缘,自有它的特殊功能。古时候,人们栽种葫芦是为了食用,后来发现熟干后的硬壳,表面光滑结实而腹中空空,如去掉短头部分即是一个壶;横切一半为钵;纵剖开来,则成了一对瓢。由于他密封性能好,轻巧便于携带,当然很适合盛中药了,因此,葫芦也是盛药的工具。民间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蓬首垢面,袒腹腿瘸,随身常挂有一葫芦,遇人求医,即取藏在葫芦里的药丸给人服用,甭说,每每真是药到病除。

葫芦本身可为药。《本草从新》记载:“壶卢,一名瓠瓜,俗名葫芦,通利水,消肿胀。甘平滑,利水,治腹胀黄肿.....”张廷模的《临床中医学》载:“葫芦,性味甘平,归肺肾经,功效利水消肿。主治水肿、淋证、黄疸。煎服,15~30克,鲜者加倍”。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药,对各种痿疮尤效。蔓、须与花药性相同,还可以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痛、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等症。

老子名言:“虚其心,实其腹”,比如成就一葫芦瓶艺术品,就要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用心观察、用心发现、用心揣摩,反复实践,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相,就会觉得它不仅在表层活脱脱的雪白雪白、光光滑滑上,而在极深极深的内心世界里,留下抓石有痕的烙印;许多地方,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就是一张名片,高质量的产品产生“品牌溢价”效能,才是产品不断更迭、锤炼、打磨的结果。1800年瓷器烧制史,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奇迹;1000年瓷器输出史,见证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神话。

最后他说,“酒香也怕巷子深”,看来,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更需要拓宽传播渠道、拓展视野,真正让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让邢窑白陶瓷继续焕发璀璨的光彩,恰逢其时。

责任编辑:张欣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