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居民至社区卫生机构就诊就可享受高标准“国医堂”

     2012年,在全市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医堂”,建设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服务区域,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等优质、安全、经济的中医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为社区居民服务。7月17日,石家庄全面启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把石家庄市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石家庄是首个作为省会城市被确定的“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

    升级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国医堂体现中国传统元素

    2012年,在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医堂”,按照中医诊室集中、突出中医药特色、装修装饰体现中国传统元素、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注重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等标准,建设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诊疗服务区域。大力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3年内,创建总数达到1500所,进一步夯实基层中医药网。

    同时,石家庄将重点加大10所县级中医医院的房屋改造和设备配置投入,4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力争2至3所达到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4年内,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平均每县(市)建成5个有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学生村医”服务基层

    石家庄将强化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4年内,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5个,每所县级中医医院至少拥有1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或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在县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床位不少于总床位数的5%。从2012年起,每年遴选50名指导老师,为每名指导老师配备1至3名学术继承人;每年培训200名中医技术骨干及中医全科医师,每年为村卫生室定向培养15名中医类专业的三年制专科大学生,招聘30名中医类专业的“大学生村医”。

    2012年,高标准完成市中医院和所有县级中医医院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每年完成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年内,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30项,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能够开展15项,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

    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设立中医治未病基地

    对重点人群实施中医健康干预,确保每个中医药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单项经费的10%;2012年,在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服务项目效果评价,每个项目收集不少于200份数据资料;探索开展运用中医药防治在校学生和老年人等易感和聚集人群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4年内,形成独具特色、全国领先、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石家庄将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2012年,争取项目资金500万元,高标准建设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县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治未病”基地,每年对100名县级中医药人员进行“治未病”业务培训,4年内,建成具有显著特色、功能齐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推进公立中医医改革———破除“以药养医”、“以西补中”

    2012年,确定1所县级中医医院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人事、编制、分配、价格、支付制度、监管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围绕“四分开”,破除“以药养医”和“以西补中”。

    3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综合改革任务。探索将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列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内容,发挥县级中医医院龙头作用,对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行统一机构设置、统一人员调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饮片配送、统一业务管理、统一绩效考核“六统一”。启动“先看病、后付费”新模式和中医单病种付费改革试点。组建石家庄市中医医疗集团,规范运行机制,创新运营模式,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

    除了以上重点任务外,石家庄还将加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鼓励中药材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种植,创建30个中药材种植示范村,将井陉县洞阳坡建成中草药良种种子种苗和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医药企业整合重组,鼓励神威药业、以岭药业、乐仁堂医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加速企业扩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4年内,打造15个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现代中药品牌产品。

    同时,在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框架内,建设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加快各级中医医院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效衔接,促进区域医疗信息交换与共享。开发《石家庄市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数据库》,在农村和社区推广应用,指导中医药临床。4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都要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石家庄还将从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省会“国医节”,宣传和普及中医药知识,开展义诊咨询服务,推介中医药适宜技术。

    相关链接 “国医堂”服务功能

    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熏蒸等优质、安全、经济的中医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门诊人次占门诊总人次不低于30%;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和非药物处方)占处方总数比例不低于30%。

    将中医药纳入社区康复体系,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开展针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耳压等常用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不少于5种。

    此外,“国医堂”还将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个性化健康指导,并在居民健康档案中予以记录;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对0至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指导,熟练掌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软件系统,建立中医健康档案;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开展不少于3种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社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中医药行为干预;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国医堂”建设标准

    石家庄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扎实推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石家庄将高标准完成“国医堂”建设,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从建设标准来看,要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成中医诊室集中,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服务设施齐备,外观装修装饰中医药文化元素体现充分,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健康宣传为一体的诊疗服务区域。实行中医医师“一站式”接诊服务,即1名中医医师既能开具中医处方,又能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开展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等中医药治疗,使患者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有条件的区要逐步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国医馆”建设。

    每个“国医堂”创建完成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填写《“国医堂”验收申请表》报区卫生局。区卫生局要组织专家进行初评,合格的单位由各区向市卫生局提出验收申请。市卫生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单位颁发“国医堂”牌匾。市卫生局每半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不达标的限期整改。任何单位未经市卫生局批准不准加挂“国医堂”牌匾,也不准私自与其他单位利用“国医堂”进行广告宣传。

    同时,各区要积极引进中医药人员,确保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师总数的20%以上。要充分利用省会中医药资源,主动加强与省、市两级中医医疗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开展好“首席中医师”进社区活动,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员业务培训。积极返聘大型医疗机构退休中医药人员到“国医堂”坐诊。

【责任编辑:张苒】

分享到:
实用资讯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证030017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