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摸清“燥脾气” 预防中国式秋燥

    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的老百姓这么重视防秋燥,可称为中国式秋燥。重养生的人,炖雪梨、煲银耳汤,就是为了预防咽炎、鼻出血、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更有甚者用上了中药材牛黄、大黄,效果却不佳。专家说,秋燥也是有“个性”的,要摸清各种“燥脾气”,才能滋润过秋!

    秋燥分为温和凉“温燥”见于初秋暑性未消时。而“凉燥”起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眼下“凉燥”正当头,初起时多见身热头痛、唇燥咽干、流涕等,需要吃些生姜、大枣等,驱散寒气。

    秋燥又分上和下 呼吸道和肠道非常容易被秋燥之气侵扰,儿童更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对付上燥用水,多喝水,也可用芦根、桑叶等煮水喝,还可装个加湿器,增加湿度。下燥时,煎炸、湿热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

    秋燥还分内和外 即脏腑燥和皮肤燥。工作忙、压力大的人更容易脏腑燥,失眠多梦、心情烦躁都是其表现,更年期女性也要注意。燥热之邪损伤心、肾、肝阴液,建议早睡早起,保持情绪稳定,外出秋游也很不错。还可多吃些豆浆、白萝卜、银耳等,滋阴润燥。至于秋燥带来的皮肤干痒问题,建议洗澡时水温不要超过40℃,多用补水化妆品,保持皮肤滋润。

【责任编辑:张苒】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2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