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7月4日,前来探望的患者家属紧紧拥住张笋(右)。刘会宾 摄


    河北日报讯(记者 叶娟娟)7月4日上午,来自石家庄、邢台、衡水等地的40多位患者和家属顶着烈日,来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看望他们共同的“亲人”——— 张笋。

    今年41岁的张笋,是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因患脑部胶质瘤,于今年2月接受了开颅手术。

    “张医生真是个好医生啊,像白求恩哩!我们这些患者和家属,都曾感受过她的温馨服务。听说她患上了脑肿瘤,大伙儿都担心哪,所以约好了一块儿来看看她。”来自无极县的患者家属王茂林动情地说。

    对每一次治疗极端负责,对每一项技术精益求精

    为了看望张笋,7月4日早上4时,冀州市退休职工韩凌昌就起床了。“要不是张医生,我老伴儿可能早就没了!”韩凌昌说,“老伴儿说什么也要一起来。可她身体不好,天又太热,我做了半天工作,才把她给劝住了。”

    三年前,韩凌昌的老伴儿王冬菊出现行动困难,被一家医院诊断为脑血栓,谁知治疗了一段时间,不但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情急之下,韩凌昌把老伴儿转到了和平医院。

    那天,正好是张笋出门诊。经过详细询问病情、查看病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张笋判断,王冬菊很可能是患了帕金森病。接下来,她对王冬菊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最终确诊是帕金森病,为她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并认真交代家属该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韩凌昌回忆说,大概一个星期,老伴儿的症状就减轻了,没多久就出院回家了。“恢复的最好的时候,老伴儿都能自己骑自行车。张医生的医术实在是高。”

    事实上,由衷称赞张笋“医术精湛”的,不仅仅是韩凌昌。而诸多赞誉的背后,是张笋以白求恩精神作为职业操守,多年的执着努力。

    神经病学是出现疑难病种几率较多的学科,有些疾病找不到发病的机制原因,有些找不到文献依据,只能采取探索性治疗,造成了治疗难度大、持续时间长、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从神经内科医师、主治医师,到成长为副主任医师,张笋对每一次治疗都极端负责,对每一项技术都精益求精,一点点攻克着难关。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吴潇】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