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岭药业董事长吴以岭提案之四 应尽快破解严重影响药品审评进度的体制机制障碍

    药品审评是药品从研究开发到获准上市销售的关键环节,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经途径,也是国家重大专项巨大投资转化为市场药品服务民生的最终出口,所以药品审评质量与进度直接影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

    目前由于体制机制存在的多种障碍,导致药品审评速度严重滞后,药品审评任务严重积压。如新药临床申请(1、2类)审评任务已积压420件(以药品注册申请的受理号计,下同),当前平均月完成量仅为21件,完成当前积压的审评任务需要20个月;新药临床申请(3类)审评任务积压2671件,32件/月完成量,完成当前积压的审评任务需要83个月;新药上市申请审评任务积压853件,17件/月完成量,完成当前积压的审评任务需要50个月;仿制药申请审评任务积压6872件,55件/月完成量,完成当前积压的审评任务达到125个月;补充申请审评任务积压2011件,197件/月完成量,完成当前积压的审评任务需要10个月。

    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中国的药品审评人员长期超时超负荷加班工作,目前已经再也不能以增加劳动强度,要求加班加点,透支员工身体健康为代价,来增加审评任务的完成量。如果以增加强度的方式加快审评速度,则难以保证药品审评质量的提高。同时,由于当前体制机制障碍,审评人员待遇过低,在岗人员不断流失,招聘时则无法吸引专业人才,使得审评人力资源不足的形势更加严峻。

    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药品审评工作的瓶颈,也是我国药品审评体制机制的障碍所在。从人员编制来讲,我国药品审评中心仅有在编人员120人,且维持十余年未曾变化,而美国约5000人、欧盟约4500人、日本750人、台湾地区为180人。当前,药审中心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约束以及固定人员编制的限制、不合理的薪酬体系等已无法应对新形势下公众对药品审评的要求、企业对药品注册申请审评的诉求、以及政府向服务型和监管型属性的转变。药品审评经费投入不足,预算经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收费无法真实反映注册审评成本,是制约审评进度的另一重要原因。中国每年药品审评财政投入仅6000万左右,而美国年评审经费数十亿美元。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吴潇】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