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省卫生计生委五项措施应对妇幼健康问题

河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尹爱东讲话 摄影/安康

    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6年的68.66/万上升到2013年的102.16/万,增长幅度达48.79%

    2013年由于环境、食品安全、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由1996年的68.66/万上升到2013年的102.16/万,增长幅度达48.79%,相当于全省每年比1996年多出生缺陷儿3300多名,居全国中等水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妇幼健康领域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亟待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积极应对。医院监测的前五位出生缺陷种类是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和先天性脑积水,共占全部出生缺陷的56.91%。其中可以欣慰的是,由于在全省实施了增补叶酸的公共卫生项目,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19.90/万下降到 2013年的2.73/万,下降86.28%,从发生率首位下降至第十位。

    省卫生计生委五项措施应对妇幼健康问题

    为积极应对妇幼健康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出台五项措施。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对妇幼健康工作的主导作用,将妇幼健康工作重点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绩效考核,落实责任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大力宣传贯彻《母婴保健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积极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妇幼健康工作格局。

    第二,开展优质服务,满足妇女儿童健康需求。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强化公共卫生职责,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创建和妇幼健康技能竞赛活动,加强考核评估,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推广母婴医疗保健适宜技术,优化服务资源,延伸服务链条,努力保障妇女儿童全生命周期健康,进一步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特别是针对单独两孩政策实施要及早准备,对随之而来的孕产妇人数增多、高危产妇增多及第一胎剖宫产的再生产增多等情况,及早做出预案, 抓好转诊急救等关键环节,以科学规范优质安全的条件、能力和状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第三,实施惠民行动,扎实做好妇幼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两癌”检查、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阻断和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妇幼健康服务项目,启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补助和儿童医疗保健人员培养项目,切实把好事办好办实,将党和政府的关爱带给广大妇女儿童,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妇幼健康服务差距。

    胡伟介绍,我省在多年开展以宫颈癌、乳腺癌为重点的妇女病防治基础上,于2009年试试国家医改“两癌”检查项目,在7个县建立试点,目前已扩展到66个县,有力地促进了“两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省卫生计生委、省妇联等部门密切合作,为基层配备“母婴健康快车”,深入农村、厂矿开展妇女健康检查。自2009年到现在以免费为104.92万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为16.76万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癌检查,确诊宫颈癌155人、乳腺癌358人,筛查出癌前病变2336人。

    第四,强化综合措施,努力防治出生缺陷。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的意见》,把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作为卫生计生重点工作,密切部门协作,强化三级预防措施。切实加强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建设,优化婚前保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治服务,开展0-6岁儿童残疾筛查,将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苯丙酮尿症、尿道下裂治疗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医疗范围。深入开展防治出生缺陷社会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促进提升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地防止出生缺陷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广大家庭增进福祉。

    第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妇幼健康服务监管。加强服务机构、人员和技术监督管理,严格准入和质量控制,落实医疗保健核心制度、技术规范、操作常规,切实做到依法执业、规范服务,确保质量和安全。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监督指导。开展爱婴医院复核和促进自然分娩示范医院、示范孕妇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实施母乳喂养,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和健康。

分享到
更多
【责任编辑:伍松林】
实用资讯
热点专题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4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