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健康要闻

发烧“捂汗”能退烧?这不科学

2017-02-17 17:20:3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 檀亚楠 实习生 杨佳奕

出场专家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医师 王荣英

日常生活中,发烧这一症状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有人说,在身体抱恙发烧寒战时,盖上厚厚的被子,出一身汗,烧就退了。这种方法到底科学吗?为此,记者向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医师王荣英进行了求证。

说法 发烧捂一身汗就能退烧?

前天,春节后刚返校的石家庄市某高校大二学生小张感冒了,头痛发烧,难受至极。电话里妈妈让他晚上多盖一床被子,说捂上一身汗就好了。小张依言照做,盖了两床被子,还借了同学一条毯子,捂了一宿,但第二天烧却没退。

“真是难受!不是都说发烧了捂上一身汗就能退烧吗?”越来越难受的他,真是为那“一夜的煎熬”感到不值。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人对“发烧时,盖上厚厚的被子,出一身汗就能退烧”这句话有所耳闻。但也有一些市民认为,酒精、冰袋等物理方式降温的方法也不错。那么,发烧之后,到底该“捂”还是该“散”呢?捂汗退烧这种方法科学吗?针对这些疑问,记者特向医学专家进行了求证。

求证 被子不利散热 捂汗退烧不科学

发烧时,盖上厚厚的被子,出一身汗就能退烧?对此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医师王荣英表示,退烧的目的是降低体温,需要散热。被子可起到保温作用,但却不利于散热,体温可能会继续升高,甚至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的情况。

王荣英介绍,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可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热。由于被子的保温作用,前三种散热方式难以发挥作用,只能通过蒸发散热。出汗时,汗液蒸发可以大量吸收体表的热量,起到散热作用,进而降低体温。“当大量汗液产生时,也会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可能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人体缺水、电解质紊乱,又未能消除致热源,体温很快会再次上升。因此,捂汗退烧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事实上,发热是机体防御性的保护反应,它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很多时候,发烧时人们往往急于退烧。但王荣英表示,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会对机体内环境造成伤害。若发热就用退热药,甚至擅自增加退热药物的剂量,患者会因出汗过多、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脱水、休克,白细胞、血小板急剧下降,甚至消化道出血的情况。此外,滥用退热药物还会掩盖病情,干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延误诊治。“当然,持续高热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引起大脑皮层功能失调,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这种情况下退热治疗是必要的。”王荣英提醒。

专家支招

捂汗退烧不可取,但生活中,头疼脑热总是难免,尤其是小儿发烧,家长往往十分担心。对此,王荣英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总结了一些退热措施。

王荣英表示,小儿发烧时,家长一定要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观察患儿情况,若其四肢冰凉伴寒战,提示患儿需要保暖,此时可加用被子等使其体温上升,避免寒战;若患儿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提示患儿目前需要散热,可以减少衣物和被子,并用温水拭浴,这不仅可使患儿皮肤血管扩张,散发热量,同时其体表水分蒸发也会带走大量体热。

退热贴也是家长通常采取的退热方法之一,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幼儿并不建议使用。可让患儿多喝水,有助于发汗降温,同时补充患儿体内丢失的水分,预防脱水。

当婴幼儿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且以上方法效果欠佳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需要注意的是,退热只是让体温暂时下降,当患儿出现反复高热时,应及时就医,进一步查找发热原因,以免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责任编辑:张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