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寒冬时节,谨防“冬季抑郁症”

2024-01-08 10:30:00 来源: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

扫码阅读手机版

寒冬时节,万物凋零。随着光照的减少和气温的降低,很多人也“蔫儿”——起不来床、提不起精神、不想上班、不想社交,就是对平时喜欢做的事情,也提不起以往的兴致。曾经患有的情绪障碍,特别是抑郁症,也更容易在此时复发。

那么,为什么每逢寒冬时节,好像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就是会打不起精神、开心不起来呢?这可能正在经历“季节性情绪失调”,即“冬季抑郁症”的困扰。

“冬季抑郁症”又称为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SAD),是一种与季节变化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心理疾病,由南非精神病学家诺曼·罗森塔尔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并提出。SAD多发生在北半球的秋冬之际,并在春天来临后好转,每年同一时间发作。主要表现有:全身莫名乏力、无食欲或食欲突然增加,难以集中注意力,感觉悲伤、易怒,对社交活动失去兴趣等。

寒冬时节,容易抑郁的原因

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光照与抑郁情绪有很大关系,因为光照直接影响了人体内血清素和褪黑素的分泌,而这两种物质与人的情绪状态息息相关。冬天日照不足,会让血清素分泌不足,导致情绪状态不佳,被认为是冬季抑郁症高发的原因。

另一种影响人情绪状态的物质——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可促进睡眠,很多助眠保健品的主要成分就是褪黑素。褪黑素白天分泌少,夜晚分泌多。秋冬季节昼短夜长,褪黑素分泌增多,容易让人感觉起不来床,白天昏昏欲睡。

5-羟色胺是一种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的神经递质,有研究表明,季节性情绪障碍的患者体内产生的一种抑制5-羟色胺的蛋白质(SERT)的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浓度在冬季比夏季增多约5%,因此,作为“快乐信号”的5-羟色胺的活性也在冬季相对降低。

五大特征识别“冬季抑郁症”

如果出现了以下五种表现,要警惕冬季抑郁症。

1.情绪与季节有关。在春夏通常能够保持较为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一进入秋冬之后,会体验到明显的情绪落差,并持续处于一种抑郁的状态之中。

2.睡眠时间长,但依然疲惫。冬季睡眠时间延长是正常的,但有的人即使大幅度延长睡眠时间,依然感觉非常疲惫,就要加以注意。

3.对事物失去兴趣。比如对一些原本感兴趣的活动或运动失去了兴趣。同时,还容易产生挫败感,失去自信。

4.食欲变化。表现为食欲暴涨或减退,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出对于甜食和碳水化合物的强烈渴望,导致体重增加。

5.社交回避。不想进行社交,即使和好友交往,也觉得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想向别人袒露自己的心情,总觉得别人无法理解,不断把负面的想法堆积在心里。

如何预防和避免冬季抑郁症?

1.每天坚持户外运动。每天在阳光下坚持15分钟到30分钟的户外散步。充足的光照有助于人体血清素的分泌,让人心情愉悦,同时减少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困倦。

2.合理饮食,多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血清素的合成,可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坚果、牛奶、瘦肉、动物内脏、海鲜等。此外,还要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3.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不要沉溺于消极情绪,适当转移注意力,多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当人有抑郁情绪时,很容易沉浸在消极的念头或情绪中,这时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做点其他事情,比如听音乐、养花、跟朋友聊天等,有助于提升愉悦感。

如何调节自身情绪呢?

可按照以下六个方面及时进行情绪调整:

1.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多做些平时能让自己感觉心情舒畅的事情,比如听欢快的音乐、K歌、享受美食、爬山等;

2.多做一些运动,比如跑步、瑜伽、游泳、乒乓球等,人在动的时候会分泌多巴胺等激素,这些激素能够让人感到快乐;

3.可对起居环境、工作环境进行调整布置,购置些绿植、花卉,尽量营造得“阳光”些;

4.多让自己动起来,可选择一些重复的、简单的轻体力劳动,比如打扫卫生等;

5.逐渐调整好规律的作息时间,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充足睡眠;

6.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态度,多与人交流沟通,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另外,如果已经出现情绪低落、动作或思维迟钝、自责悲观等情况,同时上述调整措施均不起作用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进行检查诊治。

责任编辑:姚慧霞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