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与对策

2024-04-02 14:00:00 来源: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

扫码阅读手机版

厌学心理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负面消极情绪,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在行动上表现为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甚至捣乱,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过分依赖辅导、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靠抄袭作业度日,甚至不交作业,学习没有动力,甚至出现迟到、逃课、出走等逃避学习的现象。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一、厌学个体的内部原因

1.习得性无助感。长期缺乏成功体验会导致习得性无助,便会产生无能为力、放弃努力的心态。

2.缺乏清晰而有挑战的目标。当学生为自己设立的学业目标与自己实际学习水平差异过大,难以达到既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挫败感,多次失败,则会再次陷入习得性无助。

3.消极的归因模式。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运气好,那么不太能再增强对成功的期待,因为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将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会产生羞愧感、无能感,陷入沮丧痛苦的情绪,学生也会对成功的期待降低。

如果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那么将会提高学生的自尊感、自豪感,有利于下次更加努力再次获得满意的结果,因为能力是稳定、内部的因素,努力是内部且可控的因素,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可以掌控的。

二、厌学心理的外部原因

家长方面,有的家长剥夺子女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竭尽全力仍然还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学习还是赶不上去,而对学习由倦怠而变成厌恶。

学校方面,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或升学率以反映优质的教学水平,此时,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可能也会变得更加严厉和苛刻,那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就产生了,时间久了,学生在学习中就产生了厌倦感。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和恶性竞争也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各种糟糕的体验。

应对学生厌学心理的策略

一、注重内部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产生疑问,出现心理上的不和谐状态。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其产生特殊的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设置挑战性目标。明确具体的目标能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能够通过准确的目标来设定每日的学习计划和详细的学习安排;而且目标越具有挑战性,效率水平越高,目标难度设定在学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范围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及时反馈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当学生能够短时间看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正向反馈的有利于学生提升下一阶段的学习动力。

3.提供成功机会。要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学习之外的闪光点,在教学中发现孩子学习之中的闪光点,把目标分解成多个可以达成的小目标,让孩子能够体验到成功的鼓励。

二、通过外部强化提升效果

1.适时的赏罚。学生在学习中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马上给予鼓励表扬,尤其对于“学困生”更应如此。对于学习不认真又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要进行惩罚,但该“惩罚”要恰如其分,使学生心悦诚服,从内心里接受,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心理,产生逆反心理。

2.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可采用分数加评语的评价方法,这样可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因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家校合作,寻求最佳教育。家长除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情况外,教师应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克服溺爱和苛求的心态,客观评价子女,不要硬性让孩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发展,家长要注意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家校有机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

责任编辑:姚慧霞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