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健康新闻

脖子僵疼,竟是“颅内炸弹”!石市二院介入手术紧急“排爆”

2022-01-20 13:55: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经过急诊颅内介入手术,和术后的精心治疗,61岁的李先生(化名)康复出院了。出院前,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外二科主任韩枫详细叮嘱老李,要连续用药,定期复查。老李说:“放心吧韩主任,我一定听你的,这次我算是闯过一趟‘鬼门关’ 了! ”

半月前,李先生早上起床后突然觉得头疼,躺了一会儿不见缓解,反而越来越厉害,尤其是脖子和后脑勺,僵疼得不敢动弹。老伴儿觉得不对劲儿,赶紧打电话给孩子们,开车送到医院。

一查头颅CT,发现是脑出血。神经外二科副主任韩枫、主治医师王元朔诊断后发现,李先生不是普通的高血压脑出血,而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要抓紧时间做造影、做手术,要是耽误了时间,可能有生命危险。和孩子们商量后,李先生一家人决定抓紧时间手术,尽早解除危险。

神经外二科医护人员迅速行动起来,麻醉科、导管室、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等多个科室协同会诊,快速有序地完成各种术前准备工作。

很快,李先生就躺到了手术台上。经脑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确实有个“罪魁祸首”——动脉瘤,是它突然破裂导致了脑出血,如不及时处理,随时有再次破裂、突然呼吸心跳停止的可能。

经过微创方式的介入栓塞手术治疗,一个多小时后,动脉瘤“消失”了,李先生安全了。从麻醉中醒来,看到自己不仅没有伤口,胳膊腿儿都还像之前一样有劲儿,李先生开心地笑了。术后2天,李先生已经可以自己坐在床上吃饭,说说笑笑,老伴儿说,一点儿也不像刚动过脑手术的人。

韩枫介绍,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除了高血压脑出血,就是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人脑的表面被覆三层膜,由内及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叫蛛网膜下腔,正常由无色透明的脑脊液充盈。当脑血管发生破裂时,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就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75%;其次是脑血管畸形,约占5~10%;其他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病(Moyamoya病)等;还有约10%的患者原因不明。

病人发病时表现为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自我感觉为“撕裂样”或“电击样”头痛,常伴恶心、呕吐,严重时抽搐、意识不清,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大约10~15%的病人来不及送达医院即死亡。

明确病因是对症治疗的前提。通过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检查(DSA),医生可以明确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基础性脑血管病变的性质、位置、形态和严重程度等,并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治疗

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仅次于脑梗塞和高血压脑出血,占脑血管意外的第三位。因此,一旦明确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要急诊手术“消灭”动脉瘤。

为什么一定要急诊处理呢?据统计,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有20%会在第一次出血后2周内发生再出血,一年内的残死率高达60~80%,因此,动脉瘤是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尽快清除这枚炸弹可以有效防止它的“再爆炸”。

动脉瘤的手术方式有两种,一是开颅夹闭术,一是介入栓塞术。

随着神经介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大大降低了手术损伤。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一个针眼,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直接输送到动脉瘤腔,将其完全填塞,形成血栓,使血流不再进入动脉瘤,动脉瘤失去营养而不再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介入治疗不需要开刀打开颅腔,患者的创伤很小,恢复很快,术后48小时就可下地活动,已成为更多医生和患者的选择。


责任编辑:赵强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