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春节过后话保健 节后排毒三招

    

春节过后话保健 节后排毒三招


    春节长假,导致一些人生活紊乱、睡眠不足和饮食无度,成为许多消化道疾病的诱发因素。

    食物中毒与急性胃肠炎

    表现:这类疾病往往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对策:患有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要及时适当休息并对症治疗。病情较轻的病人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可在1至2天内自愈。对于中、重度胃肠炎的病人,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需要静脉用药的患者,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

    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

    表现:节日期间,饮食不规律或过度饮食,食物中较难消化的脂肪和蛋白质成分明显高于往常,从而引起腹胀、早饱、嗳气、泛酸、烧心等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对策: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在治疗上可以从恢复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方面入手:机械性消化就是恢复正常的胃肠动力,这样可以增加胃体、胃窦基础压、胃窦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增强胃排空,消除胃肠动力紊乱;化学性消化的恢复主要是提供复方消化酶制剂,可迅速消除过度饮食等引起的消化不良和腹胀。

    胆系疾病与急性胰腺炎

    表现:多为右上腹的疼痛,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严重的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黄疸。

    对策:对于急性胆囊炎的病人,一般经保守治疗,症状多可缓解。急性胰腺炎发作时,为避免进一步刺激胰液分泌,应完全禁食、禁水,以避免食物和胃液进入十二指肠对胰腺的进一步刺激。

    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

    表现:患者常因劳累、饮酒、饮食不当诱发,根据溃疡部位不同,而表现为空腹痛、夜间痛或餐后痛。

    对策: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身心疾病范畴,乐观的心情、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对防治十分重要。

    春节过后话保健

    长假结束应及时收心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大家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可是,有些人到岗后,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反而患上了“节后综合征”——上班前不想上班,焦虑不安;到岗后萎靡不振,迟迟找不到上班的感觉;总幻想再多放几天假……那么,长假结束后该如何收心,克服“节后综合征”呢?专家认为,经历长假后,有些人在头一两天上班时,出现前面所说的一些现象是比较正常的,用不着担心,只要调整心态,就可以把心从松散的假期生活收回到工作中来。

    从生活到作息都要调整。长假期间自由松散,有的人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结果睡眠紊乱,节后上班睡不了懒觉,就感觉适应不过来。生物钟是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关键环节。因此,保持一定规律性的工作和生活,有利于人体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建议此类人做到起居有序,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睡前可以洗热水澡或用热水泡脚解乏;起床后做一些伸展运动和有氧运动。上班前要好好洗个澡,有效消除疲劳。

    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状态下,可以适度饮水,也可以每过几个小时进行一次慢而深的呼吸或者活动一下筋骨,不要强迫马上投入较复杂的工作。可尽量安排压力较轻的工作,逐步让松弛的“弦”重新绷紧。如果有条件可以午睡半个小时来解除疲劳,还可以和同事多沟通、多交流来减轻压力。在工作时要注意养成正确坐姿,尤其是办公室一族不要久坐不动,可以每天坚持五分钟的伸展运动,让肌肉关节轻松。

    调整心理。节后要适时转换角色。工作是为了很好地体现人生的价值,一些在节后厌倦上班的人应给自己敲个警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让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的开始。长假生活失衡必然导致人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失衡,这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假期”。如:上班后要给自己安排好一天的工作,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就会慢慢让自己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当然,也可以给自己多安排一些工作,给自己多一些压力,让较大的压力带你进入工作状态。

【责任编辑:吴潇】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段贵珍 杨建国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