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

河北省食药监公布“公众十大安全用药隐患”
自我药疗、迷信贵药品并不安全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 张苒)3月13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河北省安全用药专家志愿者与热心公众恳谈会”,向社会发布了“公众十大安全用药隐患”。河北省食药监局指出,结合安全用药科普专家咨询热线的公众咨询情况,以及近年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开展安全用药科普宣传所掌握的情况,该局发现,公众在用药习惯、药物使用、购药渠道、用药心理等方面存在许多安全用药隐患。针对这些隐患,该局请药学专家逐一开出“药方”,并建议广大消费者朋友对号入座,积极学习安全用药知识,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确保自身和家庭用药安全。

河北省食药监公布“公众十大安全用药隐患”(河北省食药监供图)

    隐患1:自行购药,自我药疗,凭经验用药。

    现状:日常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在患感冒、发烧、噪子痛等小病小痛时,常常选择自我药疗,凭以往经验或者同事、朋友介绍,自行购药,而不是先到医院找医生开处方再去买药。安全用药咨询电话中,有50%以上的咨询者“按以往经验”选择药品,而不是去找医生开处方。这样的做法给安全用药埋下不少隐患,常会出现所用药品与自身不对症、不按说明书用药、重复用药等问题。

    专家药方:消费者如果选择自我药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非处方药。非处方药药盒的右上角均有OTC标识,这些药品都经过较长时间的临床应用,具有药效较确定、毒副作用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等特点;2、对症用药。要通过获得的信息和常识,对自己的病情进行自我判断,在购买药品时要详细阅读说明书,并询问药店药师或营业员,挑选对症药品;3、按说明书服药。仔细阅读说明书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要特别注意说明书中标注的适应症、禁忌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保存方法等信息,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服药,不可随意停药,也不可超长时间服药。4、看清药品的主要成分。特别是治疗感冒时,不能同时服用含相同成分的抗感冒药。当几种感冒药叠加服用时,就很容易出现重复用药,从而导致严重的健康隐患,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隐患2:认为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

    现状:许多消费者对抗生素概念不清楚,认为抗生素就是消炎药,在感冒、发烧、腹泻等病症出现后,马上就使用抗生素;甚至有人视其为“万能药”,大病小病都要吃。这些都是不符合安全用药常规的。

    专家药方: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日常生活中,许多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引起这些症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生物因素、物理化学因素以及免疫反应等,这些炎症,是完全没有必要用抗生素来对抗的。即便是细菌感染的炎症,也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生素。例如对于感冒来说,相当一部分感冒是病毒性感冒,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是没有效果的。有时感冒会合并细菌感染,这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有必要且有效果。千万不能把抗生素当做“万能药”,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细菌耐药性,使细菌对这种药物产生抗药性,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隐患3:主动选择输液,而不是吃药或买药“只选贵的”。

    现状:一些消费者不论小病、大病,都把输液当做首选治疗方式,特别是一些家长带孩子看病时,为了图快、图方便,缩短治疗时间,常常主动要求输液。还有一些患者,虽然得了普通的常见病,却要求吃高价进口药、用高级抗生素,认为新药、高价药就一定效果好,服用后能立竿见影。这也成为当前用药中较为常见的现象。

    专家药方:“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基本用药原则,药品价格也不是决定药品质量的关键。能否有效治疗疾病,是选择吃药、打针还是输液,关键看是否对症以及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只要对症,用便宜的药也管用,并不取决于是否使用了贵重药、新药或进口药。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药物通过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人体天然屏障的过滤,虽然发挥药效更快,但如果有不良反应,往往也更快,更严重。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等危险情况,口服药可以洗胃,皮下注射的吸收需要一定时间,都能给急救留出一定的时间,但输液的“快速便捷”,却往往令人失去宝贵的抢救时间。此外,输液本身所带来的操作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滴注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输液器具达不到无菌要求等。常输液还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请消费者一定记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是关键。

    隐患4: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后饮酒。

    现状:一些消费者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期间,不注意药物禁忌,随意饮酒,容易引发头痛、呕吐、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心肌梗死、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等危险状况。这类病例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专家药方:在服用抗生素期间,特别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禁止饮酒,包括白酒、黄酒、啤酒、以及含酒精的食物,如酒精巧克力、啤酒鸭,以及黄酒、烧酒做的菜,都应尽量避免。建议在停药后至少7天之内,都应谨慎饮酒,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疏忽造成身体损伤。

    还有一些药物,在使用期间也不宜饮酒,如 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丙戊酸钠)、 抗过敏药(苯海拉明、氯苯那敏)、抗抑郁药(丙咪嗪、多塞平)等。

    隐患5:忽视药品年龄限制。

    现状:有些家长常常会给孩子用成人药,或者给孩子服用成人剂量的药,有时会导致药物使用过量;还有一些家长忽视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禁忌,给孩子服用禁用于婴幼儿的药物;一些老年患者不遵从医嘱,或按照成人的剂量用药,酿成不良后果。

    专家药方:儿童由于各个脏器发育尚未完全,体内代谢与药物反应与成人有差异,在选用药品及服药剂量上一定要综合年龄、体重来考虑,千万不能把患儿当做“缩小版的成人”使用药物。特别要注意,哪些药物是儿童禁用、哪些是儿童不宜、哪些是儿童慎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以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比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新生儿和1岁以下婴儿禁用氨金黄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药物;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等。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以及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均与年轻时不同,这些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分解代谢,所以老年人在用药剂量上和中青年人有很大区别,万不可完全照搬说明书。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遵从医嘱,要根据年龄、体重、体质掌握用药剂量。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般推荐量是以成人的一半量或1/3作为起始剂量,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视情况再做剂量上的调整。

    隐患6:不按时服药。

    现状:生病吃药司空见惯。但是常常有人因为忙于工作等原因忘记服药,还有一些人将服药时间仅理解为白天,而忽略了晚上,导致病症久拖不好。

    专家药方:药物之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取决于其在血液中是否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如果不按时服药就达不到有效的浓度,也就难以控制病情。定期吃药,是疾病有效治疗的关键。首先,要看准时间吃药。许多人仅在白天服药或想起来突击服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比如,一日3次应该是每隔8小时服1次,一日二次应该是每隔12小时服一次。第二,要按疗程吃药。许多药物只有连续给药达到一定的次数和时间,才能产生效果,这就是“疗程”。消费者在服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医嘱,按照疗程服药。超过疗程用药不但没有必要,还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而缩短疗程用药则可能无法根治疾病。

    隐患7:网上随意买药。

    现状:不用去医院排队,轻点鼠标就能买药,“网上药店”听起来很诱人。在网购盛行的今天,消费者不出门就能随意买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一些人也开始尝试在网上买药。良莠不齐的各式网上药店让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一些人因为不了解网络售药的相关管理规定,导致买到的药品有质量问题,甚至买到假药。

    专家药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网上药店的开设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消费者在网上购药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要查看资质。合法的网上药店具备两个资质:即《互联网药品信息发布资格证书》和《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证书》,消费者可以在其网站上查找,看其是否有相应牌照,还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对其证书进行核实。目前,取得这两个证书的“网上药店”有77个。二要对症买药。对于自身问题不太清楚的病症,建议消费者去医院看过医生之后,再购买药品。三要核实药品信息。在买药前,要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核对药品的名称、批准文号和生产企业等信息,看是否与网上药店宣传的内容一致。如果不一致,千万不要购买。四要注意保质期。购药时,一定要向客服人员咨询药品的有效期,不要购买临近有效期甚至超出有效期的产品。

    隐患8:买药“跟着广告走”。

    现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一些老年人为了保健和增强体质,看到报纸、广播、电视中宣传的保健品或所谓“药品”,常常会买来试试;还有一些消费者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对广告中宣传的“药到病除”、“三盒见效”、“治愈率100%”等信以为真,也常会跟着广告走。殊不知一些广告属于虚假宣传、以保健食品冒充药品或者夸大药品疗效,不少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不仅损失钱财,有的甚至耽误治疗,贻误病情。

    专家药方:药品广告是企业推销产品的方式之一,但一些企业未经审批擅自发布广告,或虽经审批又篡改审批内容,严重误导患者。作为消费者,不要轻信广告宣传中宣称的神奇疗效,耽误了自己和家人的病情。首先,要有一双理性的眼睛,判断广告的科学性、可信性。如果在药品广告中出现“三盒见效”、“治愈率100%”、包治百病等用语、或与其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有“最新技术”、“最高科学”等用语都是违法广告,消费者一定不要相信。消费者也不要有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在大医院都很难根治的疾病,小诊所、小广告“包治百病“的宣传,都不可信。第二,对待合法宣传的药品广告也要理性。要判断所宣传的产品是否与自己的病情对症,并不是广告宣传的药品就是最好的。拿不准时,要向医生或者药师咨询。

    隐患9:以饮料、茶水服药。

    现状:日常服药的时候,不少人图方便,顺手拿起手中的饮料,如茶水、牛奶、豆浆、果汁等送服药品。殊不知,这种习惯是不科学的,它很可能影响药效,还有可能增加药品不良反应。

    专家药方:茶水中富含的茶碱、单宁酸、茶多酚、咖啡因等物质,容易与药物中的重金属、生物碱以及蛋白质等成分发生反应,轻者会使药效大大降低或完全失效,重者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用牛奶送服药物也不科学,牛奶中的钙、镁等矿物质有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非水溶性物质,从而影响药效的释放及吸收。新鲜果汁中富含果酸,可导致许多药物分解,不利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而使药效下降。特别是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类药,遇到酸性液体容易迅速分解,不仅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有害中间体从而增加毒性。对于绝大多数药物来说,用温开水送服最安全,喝水量要达到150-300ml。千万不要图一时方便而因小失大,造成用药安全隐患。

    隐患10:用药前不看说明书

    现状:一些消费者买药时凭经验或听同事、朋友的推荐买药,服药时又凭经验吃药,不太关注药品说明书。有些人以为药品说明书是为医生准备的,还有很多人通常只看一下外包装盒上的“用法用量”就直接用药,这样的做法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专家药方: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仔细阅读说明书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在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重要信息:一是药品批准文号。要看说明书中是否有国药准字号,这是药品的“身份证”;二是功能主治。如果是自主选药,功能主治非常重要。要仔细核对自己的症状和说明书描述的是不是一样。如果不能确定,最好求助于专业人士;三是成分。如果同时在吃多种药物,一定要核对一下几种药品之间主要成分有没有相同的,如果有就不要一起吃了,因为同一种成分重复吃会导致药物过量;四是用法用量。要仔细看清,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药;五是禁忌。这一项非常重要,一定要仔细核对!如果符合“禁用”的情况,就不能吃这个药;如果符合“慎用”的情况,则谨遵医嘱;六是注意事项:要认真阅读,对其提醒事项给予注意。七是不良反应。这一项里包括吃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了解了这些,一方面可以预先做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八是贮藏。有些药品对保存环境有特殊要求,如避光、冷藏等,消费者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合理保存药品。

【责任编辑:张苒】
参与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联系方式:18931159383
  • www.hebnews.cn copyright© 2000 - 2013
  • 新闻热线:0311-67562054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 冀ICP备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
  •  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网站